碳边境调节机制即将试运行 

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试运行,首批纳入征收范围的产品种类为水泥、电力、化肥、钢铁、铝和化学制品(氢气),与此有关的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、汽车零部件、汽车金属原材料、氢燃料电池等汽车产业链都将受到影响。更深层次上,欧盟管制的并不仅限于上述6类原材料,而是未来可能威胁到欧盟本土企业的高科技产品,这与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、汽车新材料等皆有密切关联,甚至不排除未来直接被纳入碳边境调节机制中。因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中的高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,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,其制造阶段碳排放量通常占新能源汽车的30%左右。欧盟作为碳边境调节机制规则的制定者,有可能根据市场情况调节核算标准尺度,将从汽车原材料、动力电池等方面给我国汽车行业企业带来新的出口难题。


欧盟新电池法规已发布 


欧盟《新电池法规》已于2023年8月17日开始实施,从具体内容来看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
一、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。规定企业要对生产或使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,并规定了具体的比例及时间节点等,涉及企业要对材料回收技术及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等。

二、提出了碳足迹的要求。新电池法规要求容量超过2 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、轻型电动车辆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。企业需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,包括上游原材料、产品生产、运输、报废和回收。

三、提出了电池护照的要求。欧盟《新电池法规》首次引入了电池标签、数字护照的信息披露要求,涵盖电池的容量、性能、用途、化学成分、可回收材料等信息。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,欧盟《新电池法规》对动力电池材料回收率与回收目标、碳足迹声明与标签、电池护照提出了新要求,未来不合规的动力电池将不能出口至欧洲,换言之抬高了动力电池出口至欧洲的“门槛”,即变相抬高了新能源汽车出口至欧洲的“门槛”。


欧盟反补贴调查已启动 


欧盟委员会于9月13日宣布其正在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的调查,其发言人表示,欧盟市场对外国电动汽车开放,不向其它国家电动汽车征收高额进口关税,但近年来中国对欧盟不断增长的低价电动汽车出口引发了担忧。根据大量数据和证据,可以证明中国存在大范围的可诉讼补贴。欧盟接下来可能会通过增加进口关税、实施非关税壁垒等措施来限制中国汽车出口到欧盟市场,欧洲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,因而接下来可能对中国的汽车进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。欧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,从短期来看,如果欧盟对中国汽车出口采取限制措施,可能会导致中国汽车出口量下降,进而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。但从长期来看,中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应对挑战,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、加强品牌建设等,以降低欧盟此举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,避免中国汽车“欧洲行”亮红灯。



信息来源: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

图片



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,给我点个“在看”呗

图片